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信息发布者:南庄乡上圪垛村
    2019-09-02 15:09:28    来源:永和日历   转载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历史上,文明的起源多与河流有关,中原文化即起源于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永和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置。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黄河自北向南贯穿水和县全境,沿岸分布有18个古村落:前北头咀头、马家滩中山里、永和关、白家圪崂、王家崖、直地里、黄家岭、河浍里后山里、阴德河、于家咀石家湾、铁罗关、李家山、佛堂、王家山。这18个村,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了共同的民约。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1.黄河中的财物属公共所有,任何村、任何人不准霸占。2.一旦发生河难立即互传信息,所有村的成年男人必须到河难处抢救。凡无故不到者,罚粮一石。3黄河中所行船只,停靠在哪个村,由那个村管吃、管住、管修理。若遇资金方面的困难,由其他村帮助解决。这一约定,体现了黄河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华夏儿女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在这些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和关、河浍里、阴德河、于家咀、佛堂等。

    永和关

    属南庄乡,距县城35千米。村前是波涛滚滚的黄河,村后是陡峭直立的绝壁。三国时置镇,民国时废镇设编村,并为区治,解放后为自然村,常住人口150人。全村居民皆姓白,先辈来自襄汾县,明崇祯年间迁居于此,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古村落按“五行”相生原理而建,民居、生活场所等设施比较完善,且建有砖木结构的白家祠堂,门上镌刻的楹联仍清晰可见。上联是“世世代代莫忘同根同宗同祖”,下联是“子子孙孙牢记互谅互帮互助”,横批是“千秋万代”。永和关渡口历史悠久,又是古代要塞。1936年,红军东征和回师均有部队从这里渡河。现在的主要自然景观有800多年的古槐树、驼驮龟石、伏羲石、风蚀壁等,人文景观有明清古民居、红军崖、吟诗亭、题诗壁等。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黄家岭

    属打石腰乡,位于打石腰乡西南6千米处,是永和县民俗村的代表性村庄。民居以石砌窑洞为主,村内可见石碾、石磨等。自古以来,勤劳的居民就是用这些古老的工具,将小麦、玉米等磨成面粉,至今这里仍然沿用这种加工工艺。这里还擅长民间的剪纸、面塑和刺绣等工艺,其中剪纸技艺已达到很高水平,一些中、青年妇女成为民间剪纸巧手。人们来到民俗村可以体验古人的生活,追思久远的过去。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河浍里

    属打石腰乡,位于黄河流经永和68千米的“S湾处。这里的红枣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优越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使所产红枣具有肉厚、核小、无虫、味甜等特点。早在唐代,永和红枣就进贡皇室,被誉为“贡品红”。20世纪60年代,这里的红枣获得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的嘉奖令。1993年,国家林业部把永和县确立为全国干鲜果名优特产红枣示范基地县。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阴德河

    属阁底乡,俗名鸭子河村,位于阁底乡西南方向,距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10千米。这里紧靠黄河乾坤湾,是太极八卦四方标志物朱雀发祥地,与陕西隔河相望。此处为黄河古渡口之一,常住人口300人左右,据传明朝时期就是永和有名的村落。发达的水上交通、古渡口、古庙、跃进池、德孝路、同槐路都能体现出阴德河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末民国时期的古院落、古窑洞、大门、照壁、马厩和与窑洞同龄的古槐在该村随处可见。千亩红枣在采摘季节任游人尽情品尝,入住新开设的农家乐宾馆可真正体验黄河农家人的生活。主要自然景观有风蚀摩崖、枣林、黄河湾等,主要的人文景观有月城遗址、跃进池、农家乐等。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于家咀

    属阁底乡,为古渡口之一。全村有100多户,近400口人。主要产业是农业、畜牧业,因自然条件所限,人均收入较低。饮用水源是村子下面的泉水——红军井,取水靠人挑、畜驮。全村100多孔石窑洞,多数是土生土长的人民祖祖辈辈修缮、居住、流传下来的,大多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村里的石碾、石磨、喂牲口的石槽依然使用着,部分家庭还保存有织土布用的纺车、织布机。2006年10月通电之前,家家户户晚上仍点油灯照明。牛犁地、驴拉车、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方式,以及世代相袭的婚丧嫁娶、日常礼仪、赶集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一如几百年前自然延续着。这里淳朴而古老的民风,简单而传统的生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气氛,加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是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主要的自然景观有溶洞、卧龙岗、五星石等,人文景观有沙发石、红军石、毛字石等。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1998年,北京著名学者、著名画家张士元向民建中央领导反映了关于开发“乾坤湾”的想法。在随后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陈明德与李雅芳委员联合提交了《关于开发黄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意见》提案。2003年10月,张士元再次来到永和县实地考察两个月,又发现了具有原始文化和原始哲学意义的原生态古村落等标志性的历史遗迹。


    永和日历 | 追寻千年足迹,畅游大美永和,从千年黄河古村落,看永和历史

    他与当地同志一道考察了以“乾坤湾”为核心,以“远眺乾坤”“乾坤湾文化民俗村”“黄河文化生命树”“原始古窑群”“白虎关”“黄河文化古民居”等为代表的独具黄河文化特色的景点,加上周边隰县“小西天”、蒲县“东岳庙”等古迹,策划了临汾至永和的晋西南黄河旅游线:乘船游历黄河的百里水路,可游览千年古渡口,古庙宇,新、旧石器遗址,殷商遗址,红军东征纪念馆等景点。因此,临汾一永和及附近的黄河段是很有旅游价值的资源。

    来源:今日永和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